第074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074章
幾個月後, 善濟堂藥鋪順利開張。
禦賜的那方杏林妙手匾,被懸掛在了店面的正堂上,而外面的“善濟堂”三字是陸商親筆, 還蓋了一方陸家“杏林”樣的閑章。
老爺子的字不錯,三個行楷字剛勁有力、筆走龍蛇。
正堂禦賜的杏林妙手匾額下, 是從南漕村搬來的老藥櫃,藥櫃兩旁立著兩扇雕有藥王菩薩星宿光和藥上菩薩電光明的屏風。
——這是小鐘從鬼市上淘來的,賣家不識貨,竟只要了他二兩銀子。
星宿光和電光明是一對兄弟, 有時會取代文殊、普賢二位菩薩作為佛陀近侍立在世尊身邊, 是給眾生施良藥、治身心病苦的菩薩。
屏風後是雲秋特命加蓋出來的一個裏間, 由藥櫃後的板壁和兩側的屏風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小房間:
房間被從屋頂垂落到地上的布簾分隔成四個相對獨立的格子, 每個格子裏都安置有一張一人位的藤編榻, 榻邊再立個四方小櫃。
裏間的窗戶采用了三扇和合窗, 內以欞條做步步錦, 不僅透光性好,還能與各處門扇上的紋路協調統一。
和合窗外的小院, 因加蓋裏間的緣故收窄,但雲秋還是在東側加蓋了一溜三間的直房, 每間裏都齊西側墻砌了炕,炕邊放上一張窄桌。
沈先生在興慶府多年,有些自己的積蓄, 藥鋪順利開業後, 他就在雪瑞街上的榮德後巷裏買了一間居住用的小平房。
而陸商準備過段時日就搬到已基本修繕完畢的桃花關上,這三間直房雲秋就留給將來的坐堂醫、學徒和夥計。
只是這樣一改建, 藥鋪後的小院就變得有些狹窄,小空地上僅可碾藥、曬藥, 煎藥都要挪到店外惠民河邊。
雲秋左右觀瞧後,還是覺著將來要給後巷的幾間小院都盤下來,畢竟將來人要是多起來,濟善堂這三間直房肯定不夠住。
而且在藥鋪和桃花關改建修繕的日子裏,眾人請教林瑕後,又請榮伯、小邱打探了京城內生熟藥鋪、醫館內的建構,算是定出一套完整的善濟堂人事——
桃花關上的學堂照舊按著陸商的構想,分設為醫學、藥學和政務三部。
醫學裏由陸商教授醫科,針科由那王針醫負責,按摩則是請了一位杜醫師。
這位醫師家住京城,他的叔父正好是寧王府的府醫。跟小陶、陸商待著那段時間裏,他這叔父對此二人是讚不絕口。
杜醫師在醫道上的造詣並不夠獨當一面,但在針灸按摩上卻獨有一番見解。他沒有自己的鋪面,只能寄掛在幾家藥局上,有人需按摩時,再由藥局派夥計來請,月底他再和藥局分賬。
陸商要在桃花關上開設醫道學堂的消息傳出,杜醫師的叔父就一直鼓勵他來試試。
杜醫師當然聽過陸商之名,經皇榜一事,這位陸先生在他眼裏就像醫聖一樣。
杜醫師叫杜若齊,懷著忐忑心情排隊到陸商面前見工,沒想到他自報家門後,陸老爺子竟說聽說過他。
最後不僅定下來由他教授按摩一科,還包吃包住給他開薪水,除了計算課次的月俸,在不影響課程的前提下,照舊能繼續他按摩的生意。
而藥學的博士是陸商寫信從關中請來的,這位姓仲,是關中大家族出生,陸商少年跟隨父親游醫大江南北時就有交往。
仲先生家裏有山有林有茶園,但獨他喜歡栽植各式藥草、培育各種奇花,一聽說京城桃花關上有三頃藥園,他二話沒說就來了。
學堂之外,藥鋪內設三等職位,稱:先生、師傅和夥計。
先生是一等職員,他們能寫會算、懂業務、擅經營;師傅懂醫理、能看病,會切藥、熬藥、制藥。
至於夥計,則是在鋪上幫忙跑腿、送藥、搬貨的,有短工也有長工。
在這其中,先生又分為經理、協理和賬房。
經理是長期做掌櫃、熟悉經營業務又懂得管理店鋪的行家,放在善濟堂這兒,自然是由沈敬出任,並兼管桃花關學堂事務。
協理是經理的副手,本來陸商說他可以兼任,但沈敬堅決不同意,說這樣的話權責上劃分不明,所以一定要張貼榜文從外面聘用一位。
藥房藥局的協理與普通的掌櫃、大夫不同,需是熟悉藥材產地、生產季節,並且能明辨各類生熟藥質量真偽及優劣的人。
這樣的人本就稀少,京城裏幾個出名的協理也都是人本家從小培養起來的,就算要挖,也得重金高薪去聘請。
錢,雲秋出得起,但沈敬實在不想東家再耗費更多成本,並指出這種高薪聘請來的人並不安分:
“今日他能被東家以高薪請來,明日不照樣可能被別人用高薪挖走。到時他反而拿喬,要東家分出更多紅利,這豈不是給自己身邊埋雷麽?”
“那依先生的意思呢?”雲秋問。
“我們現在店鋪門口張貼榜文,要是三五日還找不到人,就到官牙去掛牌,講清楚我們需要的就是藥局的協理。”
沈敬這般做,是有兩重考慮:
第一,榜文是貼在善濟堂門口,除了來往路人就是真想求醫問藥、要販售生熟藥的客人,他們當中必定有、或者說認識這方面的能人。
第二,三五日後再去官牙,也顯出他們並沒那麽著急,即便是有人故意待價而沽,那他也能替東家還下價來。
雲秋想了想,也就隨沈敬。
只是他們都沒想到,榜文才貼出去第二日,就有一人急匆匆上門。而且不止他一人上門,他連引人、保人都一並帶著來到了善濟堂。
這人姓薛,叫薛洋,年三十七歲。
他是來往在京城和真定府、京兆府的一個藥商,非常熟悉關中和京畿周邊出產的藥材,產地、買賣價、成色和各中門道都能如數家珍。
沈敬聽完引人的介紹後,微微皺了皺眉,與雲秋、陸商對視一眼後,擡頭問薛洋道:“恕在下冒昧,既然薛老板自己就是藥商,為何會……?”
薛洋張了張口,臉慢慢漲紅一句話也說不出,反是旁邊的引人替他開口解釋道:“薛老板破產了。”
“破產了?!”沈敬驚訝。
雲秋也快速眨了眨眼睛,剛才他聽這人敘說——層次分明、條理清晰,而且那自信的模樣看著並不像是那種道聽途說的江湖騙子。
怎麽……就破產了?
雲秋瞇了瞇眼,將薛洋上下一個打量。在他的認知裏,一個頭腦聰明且倍具眼光的老板是不會無緣無故破產的。
京兆府雖然在西邊,但與西北的戰場並不接壤,從京兆府到真定府再到京城,中間都是通途和官道、盜匪很少,也沒聽說有蝗災、天火。
所以如果不是天災,那這位薛老板的破產就是人禍。
這年頭做生意的都在掙錢,能將家業在瞬間敗光的,就只有賭這一途。
“您不會是……有賭癮吧?”雲秋問。
“不不不,不是我,我沒有。”薛洋雖紅著臉,可否認得很快很堅決。
但他說的是“不是我”,明顯就是裏頭有事。
雲秋和沈敬、陸商二人交換了眼神後,就沖點心招了招手、叫他俯身附耳吩咐了幾句。
——打聽人的事,當然還是交給雲琜錢莊的小邱哥最為穩妥。
這邊薛洋也知不能隱瞞,便給前因後果詳細解釋了一通。
原來他是家中小兒子,頭裏還有個長他三歲的哥哥,哥哥名叫薛海,是他家爹娘的心頭肉。
俗話都說:皇帝愛長子,百姓寵小兒。
但薛洋家的情況卻不大相同,他爹娘原本只想要一個兒子,意外有了薛洋後,便是從小都不待見他、總覺得他是累贅。
小時候,家裏就只有薛海護著他。
在薛洋的記憶裏,五歲之前他都沒在家待過幾天,都是被父母這家那家的送,後來實在是大了抹不開面子,爹娘才讓他回家。
可回家以後都是各種臟活累活丟給他幹,哥哥吃肉的時候他也就只能喝湯,後來哪怕是家裏有私塾,他也得哥哥求情才能跟著去讀書。
薛洋一直覺著父母不公,但爹娘有生養之恩,他也無可奈何,後來是跟著縣城藥鋪的大師傅學徒,才慢慢離開家走出來。
等他做成了藥商,娶妻生子、來回往返在三地出名後,爹娘才好像想起來有他這麽一個兒子,帶著雞鴨來京兆府看他。
薛老娘看見薛洋那三進的小院就兩眼放光,一個勁兒地誇他出息,然後看見薛洋的妻子韋氏有孕,便提出來要過來幫忙。
若從理智上講,這樣見錢眼開的人是不該放到家裏的;但從情感上說,這是爹娘第一回認可他、想要親近他,所以薛洋就答應了。
薛老娘如願搬過來後,剛開始還裝模作樣地做了兩頓飯,後來發現韋氏竟然有兩個使喚的丫頭後,也就去給薛洋鬧。
說既然有錢請侍女,那為什麽還要她做飯?
薛洋不敢跟老娘頂嘴,反是韋氏不冷不熱地反諷說了句:“這不是您自己上趕著要來的麽?”
一聽這個,薛老娘一下就躺倒在地上撒潑,尖聲嚷嚷著說薛洋不孝、韋氏不孝,說他們夫妻兩個欺負她一個老太婆。
薛洋夫妻實在不堪其擾,只能另外請了個廚子。
自然了,能苛待親生子十餘年的婦人,你怎麽能指望她改好?
鬧過一回得逞後,薛老娘之後的行為就是越來越過分,府上好吃好用的東西都要緊著她,不順她心意她就到處說薛洋壞話。
韋氏生下頭胎是女兒後,薛老娘更是看不上她,背地裏跟街坊四鄰說兒媳的閑話,明明是親孫女,卻是看都不看一眼。
薛洋夫妻被她折騰得是三天一小吵、五天一大鬧,偏老太太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,明明小夫妻倆是因著她起沖突,她卻還在旁邊煽火,給薛洋說這個媳婦不成,就換一個。
韋氏被氣得抱著女兒回了娘家,薛洋也覺得這日子沒法兒過了,幹脆與老娘攤牌,說他家裏廟小、供不起老娘這尊大佛。
這位薛老娘也當真是位“人物”,發現兒子這回當真是下定了決心後,竟然張口就要五百兩銀子,說是她養育薛洋的“辛苦費”。
薛洋想著破財免災,咬咬牙還是給了,並請來鄉長裏正作見證,只盼著這五百兩銀子花出去,能夠買個自身清凈。
而且薛洋還防了老母親一手,專門在給出銀子後就連夜賣房子、搬家,給自己的生意中心都遷到了真定府上,也給韋氏接了回來。
如此過了幾年安生日子後,薛海——薛洋的大哥又找上門來,薛海倒比薛老娘客氣懂禮,進門後給韋氏、給小侄女都帶了禮物。
只是話沒說幾句,就提出來是想找薛洋借錢。
他倒承諾會打下欠條,但薛洋實在被爹娘坑怕了,便多問了哥哥一句是為什麽借錢。
薛海也痛快,直言是為了成婚下聘禮。
薛洋想到小時候,爹爹給他故意丟在深山裏,都是哥哥冒雪給他找回來的,也就一時心軟借了兄長三百兩,還送上了許多布匹綢緞。
結果薛海拿到錢,轉頭就奔向賭場。
三百兩銀子在賭場上哪夠看,不消半日薛海給就這些錢和東西輸個精光,然後又厚著臉皮來找薛洋,聲淚俱下地說他是被人騙了。
薛洋無法,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給他借錢。
最後實在是怕了,薛洋幹脆托人給哥哥找了個正經的差事,然後就推說要走貨,帶著妻子女兒遠走京城,希望薛海能夠回頭是岸。
可惜,等薛洋再回到真定府時,薛海已經盜走了他的房地契,房子都給他整個賣空了,甚至還以他的名義借了兩筆高息貸。
“……事情的經過大概就是這樣,”引人陪著嘆了口氣,“便是再好的生意、再大的家業,這樣折騰也要被敗光的。”
沈敬只聽著都憋出一股真火,“那您母親和兄長呢?”
——薛洋是個有能力的人,但他的家事太鬧心,要是還有這種兄長、爹娘跟著,那善濟堂是不能聘他。
“兄長染上賭癮,借貸的款項太多,自然是沒什麽好下場……”薛洋嘆了一口氣,“父親五年前就因病去了,娘她也……隨兄長去了。”
他這兒說著,那邊點心就去而覆返,身邊還帶著跑了滿頭汗的小邱。
瞧著小邱那滿臉興奮的表情,雲秋就知道他這是打聽著真料了,便給薛洋點點頭,借口要和陸商、沈敬商量,帶著小邱繞到裏間,留下點心陪著薛洋他們三人說話。
小邱打聽來的消息和薛洋自己說的大同小異,不過小邱還額外探知到——薛家那對母子最後的下場。
薛海被追債的人砍殺,最後送還到薛老娘處時,人都快拼不起來了,手腳沒一處都連接在軀幹上,腦袋也被切成兩段。
送屍回來的人都不想要賞錢了,直是忍著惡心反胃轉頭就跑。
薛老娘見到自己最寵溺的兒子變成這樣,當場就被嚇得昏厥過去,街坊四鄰都知道她性子,看見了也只當自己沒看見、生怕被訛詐。
如此,薛老娘就這樣躺在地上昏了一宿。
她這情緒上大悲大痛,時間上又是早春時節、天寒露重,所以再醒來時就染上了風寒。
若她老實將養著,那這病也不至於致命,偏她要拖著病體往縣衙告狀:
一告小兒子薛洋不盡孝道、不守兄弟孝悌;二告賭坊老板哄騙她的兒子、害得他簽下高貸;三告縣衙官差不作為、送了人來也不講明白前因後果等等。
縣太爺雖是外來戶,卻也從師爺那兒聽過這位薛老太的行徑。他從前讀書,只道鄭伯克段於鄢是古時故事,尋常人如何會不疼愛自己親生子。
可見到薛老娘如此,縣太爺也十分厭惡,念在她年事已高、小懲大誡便罷,只訓斥了一頓,講明白道理,給派人趕出去了。
這老太太見報官不管用,竟然還異想天開到賭坊門口哭鬧。
那賭坊老板才不慣著她,當即叫來人放狗、潑金水。老太太被嚇破了膽,一路從縣城逃回家,還崴了腳從村上一條陡坡上滾下來。
被村民捏著鼻子、忍著惡心擡回家後,渾身裹著金水沒兩天,就躺在家裏咽了氣。
不過也奇怪,老太太平日身強體壯,即便是大悲大痛,見著兒子殘軀也還能撐著站起來去縣衙告狀鬧一通,回來挨了金水滾一通,也不過是臭了點。
但縣衙上殮屍的人卻說,老太太明顯是被嚇死的,而且薛海碎成無數段的屍體明顯不見了蹤影,而老太太的床邊、明顯還有血腳印。
——看起來,就好像是那碎成段的屍體自己覆活走動一樣。
不過殮屍的人多一事不如省一事,也就只是當閑話聊聊,又有誰會相信死人還能站起來?
雖說死者為大,但小邱還是忍不住嘖嘖兩聲,“攤上這樣的爹娘兄弟,偏還不是你能選的,這位薛老板還真是夠倒黴的。”
陸商感同身受,很同情薛洋的遭遇,願意聘用他。
沒有好賭成性的家人,也不用顧慮不要臉的爹娘兄弟,雲秋點點頭,也認可——畢竟薛洋有本事,適合協理這位置。
但沈敬沈吟片刻後,還是搖搖頭。
陸商急了:“沈先生,這薛老板不錯了,錯過了他,往後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招到人呢!”
沈敬拍拍老先生示意他稍安勿躁,他半瞇著眼睛想了片刻後,“我還有最後一個問題想問問薛老板。”
薛洋的條件好,但他著急帶著引保來藥鋪這舉動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,沈敬要防備他不是別有用心之人派來下套的。
“事出有反必有妖,您和韓家的紛爭才歇、錢莊解行上還和正元錢莊有齟齬,人心難測,我們都必須謹慎。”沈敬解釋。
陸商張了張口,半晌才憋出一句:“……您不愧是沈家人。”
沈敬笑笑不以為意,轉身出去直接問薛洋,問他為何這般著急,還帶著引保來見工,仿佛生怕錯過這個機會一般。
“以先生的才能,大可以到官牙掛牌,或者也可訪京中各大藥局問工,是——有什麽難言之隱麽?”
沈敬說著,還笑起來、親手遞與薛洋:
“不瞞您說,您若來善濟堂做協理,就算我的副手。我從前在興慶府只是大掌櫃、上頭還有東家,不像您自己就是老板。”
薛洋搖頭:“您擡舉了,您做大掌櫃是精通經營之道,要對人對事還要論賬,我當老板就只是買賣個藥材,實算不上能耐。”
沈敬端起茶輕啜一口,“我的意思是,您屈才了。”
薛洋看著他,偏偏頭終於明白了沈敬話裏的話,他豎起手掌、連連擺手解釋道:“您……唉,我著急是因為……”
他紅了臉,“因為我妻子有孕,我想找個地方安定下來,我看外面貼的榜文是包吃包住,還有不錯的薪水,就……就不想錯過這個機會。”
薛洋低著頭,一開始沒說這事,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像個不負責任的壞男人,一時貪歡令妻子有孕還帶著她到處奔波。
他低頭囁嚅,十分不好意思。
說他不是有意隱瞞,只是不想給未來東家更多的壞印象,“畢竟……我家裏那些事就夠煩的了。”
聽到這,沈敬心中再沒疑問,他請出雲秋、陸商,笑著告訴薛洋,今日就可合契定約,“歡迎,薛協理,往後請多指教。”
薛洋一時激動得險些落下淚來。
定下協理,藥鋪上先生裏最後一位就該是賬房。
這位的人選雲秋早給看好了,而且還專門問過朱信禮、朱先生的意見,得到他首肯後,這才將人介紹給沈敬。
——不是別人,正是在雲琜錢莊上一直跟著朱先生學賬的陳家二郎。
二郎叫陳勤,比雲秋大一歲,今年正好十七。
他的精算比大郎好,而且人也更謹慎機敏,朱信禮覺著他已經可以出師,當賬房是綽綽有餘。
“而且你做經理先生的,難道不能點撥些?”朱先生揶揄沈敬。
沈敬其實也中意二郎,但一則人家已有名師,二則雲琜錢莊上的生意他不清楚、上來就開口找東家要人,顯得他好像能力不足。
至於陳勤自己,小夥子乍然一聽自己能到藥鋪上當賬房嚇了一跳,紅著臉一個勁兒地搖頭,說話都結巴:“東、東家,我給您算賬,您怕不是得賠死……”
朱信禮嫌棄地從後拍他腦門,“當師傅的覺得你可以你就可以,廢什麽話呢!”
陳勤縮縮脖子,心咚咚跳個不停。
沈敬耐心比朱先生好,聞言哈哈大笑,攬過陳勤肩膀,露出誘拐小孩一樣壞的笑容,“沒事兒,來幫我吧,賬上的事兒我會幫你看的。”
陳勤臉更紅,支支吾吾拿不定主意。
雲秋在旁看著覺得有趣,但也不忍這個他從陳家村帶出來的小夥子被那兩位“欺負”——畢竟當年他起家時,可少不了人陳家村長一家的幫助。
“二郎,你來。”雲秋喊他。
陳勤唔了一聲,向兩位先生各鞠一躬,就兔子般脫逃到雲秋這邊,“東家您叫我?”
雲秋看看站在遠處說笑的沈敬和朱信禮,低頭細想片刻後,這樣問陳勤:“二郎是不想單獨去藥鋪上麽?”
陳勤搖搖頭。
“我還以為二郎是因為不想跟哥嫂分開呢?”雲秋戲謔道。
陳勤這才明白過來雲秋是與他說這個,站在原地忸怩了一下,才小聲道:“……不是因為這個。”
哥哥已經成家,哪有舍不得分開一說。
若拋開一切不談,其實陳勤挺想跟哥哥分開的,他只要繼續留在雲琜錢莊上,他們兄弟就會不斷被人拿來對比。
而且,嫂子跟哥哥也要過自己的日子,他總湊在旁邊也不算個事,偶爾見一兩面還好,日日同吃同住久了要討人嫌的。
但……
陳勤偷偷看了眼雲秋,他是莊稼漢出身,不比東家見過世面,也沒有沈先生、朱先生淵博的學識。
比頭腦靈活、嘴皮子利索他不如小邱,比慧眼獨具、眼光獨到他不如小鐘,比力氣武功又不是張勇和幾個護衛大哥的對手。
陳勤也沒覺得自己特別會術數,只是娘從小教導他笨鳥先飛,讓他們兄弟學著手腳勤快、人要老實,不確定的事就多檢查幾遍。
朱先生說他謹慎,其實嚴格來說是謹小慎微。
張昭兒弄混了東家的東西,他們兄妹能有底氣請雲秋責罰、甚至能想到賺錢賠還的辦法,但他和哥哥就沒有那樣的勇氣。
陳勤怕犯錯,更怕自己犯錯牽連家人,所以沒法兒不小心。
李大娘總是跟他、跟他們兄弟三人說,說有多大飯量就吃多少飯。他覺得自己現在當學徒挺好,每個月有月錢、年底還有紅封。
雖說在錢莊上這三年從沒有出什麽差錯,但不代表以後不會有錯。
這個決定太突然,他總想著再等等,在跟著先生學兩年。
男子漢大丈夫,說自己心裏害怕總是丟臉的。
但是雲秋這個東家好像和其他東家不一樣,陳勤也就大著膽子說出了自己心裏的害怕,他吸了吸鼻子,小聲道:
“石頭今年秋闈應試,要是考上了他就要上婆婆家提親,往後還有很多用錢的地方,我……我這做哥哥的,這時候可不能出岔子。”
薛老板被自家兄長坑破產的事兒,他早上才聽小邱說過。
即便他家和薛家不一樣,陳勤也不想成為家中親人可能存在的隱患。
而且……
陳勤在雲琜錢莊這幾年,也知道做生意並不容易:錢莊上大大小小經歷了多少事,從開業、經營到後來的錢業行會。
陳勤自忖沒有那樣獨當一面的本事,也不知自己遇事能不能妥善處置。
“嗯……”雲秋聽著,倒是覺得他的擔憂不無道理,“那這樣,二郎,我許你三天假,你回家一趟,給這事兒說給村長和大娘聽聽,也問問他們意思。還有大郎,他是當大哥的,你也可以和他商量商量。”
“誒?”
“而且朱先生是帶你的師傅嘛,”雲秋換了個角度講,“他都覺得你可以出師了,你賴著不走,他不是也會有想法?去和家人商量商量唄。”
陳勤唔了一聲,沒想到還有這一層。
於是他謝過了雲秋,轉身給朱先生說明自己想回家和家裏人商量商量,朱信禮雖然有點嫌棄他的優柔寡斷,但也還是點頭首肯了。
就這樣,藥鋪上的三位先生定下來,接下來的事就是去找合適的坐堂醫,不能偌大一個藥局就只有陸商一個大夫。
不過在找大夫之前,雲秋先要帶林瑕去拜訪許珍。
其實林瑕自己已經去過兩回,但許珍經過包大那個人後,對外男的戒備心都很重,即便林瑕坐在輪椅上、是個翩翩公子的模樣,她也不願相見。
靜真師太為此對他說了好幾回抱歉,林瑕也實在無奈,才能又來勞動雲秋,眾人走到慈雲觀,卻正好和帶著小寶出門的許珍撞個正著。
許珍瞧見林瑕,擰眉想退,可看見林瑕旁邊的雲秋,又生生頓住了腳步,她看看兩人熟稔的模樣,終於不好意思的挽了挽發:
“……原來您二位相熟。”
“許娘子,這位是戶部都事林大人,他先前在江南還帶著學生請命呢,”雲秋簡單地介紹了一番後,玩笑道,“不是壞蛋。”
許珍也知道自己這是反應過度了,又給林瑕抱歉兩句。
“許娘子這是出門有急事?”林瑕學著雲秋的稱呼,“我有幾件急事想請教,不知今日……方便嗎?”
許珍看看他又看看雲秋,摟住小寶輕聲道:“我……是想上雲公子的善濟堂去,林大人要是方便的話,我們……路上講?”
“去善濟堂?”雲秋圍著許珍看了看,“許娘子病啦?”
“不是,”許珍搖頭,她摸摸小寶的腦袋,難得笑了一下,“我聽說善濟堂招收弟子,想帶小寶去試試。”
雲秋眼睛一下亮了:他怎麽沒想到呢!
說著,幾人就返回了善濟堂內,陸商聽聞有人來拜師,心裏自然是很高興,他和小寶玩了一會兒熟悉起來,就單獨帶著小孩過去相看。
而這邊林瑕也得著機會問了許珍很多關於青紅冊的問題,許珍認字兒,少年時也走過兩三個地方,她作為一個外來戶,看冷水峪上的問題比當地百姓更通透。
三兩句話下來,給了林瑕很多啟示。
林瑕聽完後再三謝過許珍,招呼也來不及給雲秋打一個,就匆匆忙忙地離開了善濟堂,要回去沈府重新完善改良他的籍冊改革。
而這邊陸商牽著許小寶出來,看模樣是非常滿意,“您家這孩子……嗯?您這臉……”
這個時候,陸商才註意到許珍的臉上有很大一塊燙傷。
許珍楞了楞,下意識低下頭。
可陸商卻很興奮地跑過來,圍著她看了兩圈給人都看得有些毛了——要不是陸商是個老爺子,許珍當真是要叫罵這是流氓了。
“小雲公子你來看,”陸商喊雲秋,“你在江南是用過生肌膏的,你看她這臉是不是一樣的,你覺著我能不能治好?”
生肌膏?
那時在南倉別院,小陶說是他家裏傳下來的藥方,能夠去腐生肌、重塑血肉,李從舟身上那麽可怕的燒傷、燙傷都給治好了……
“誒誒誒?!”雲秋也跟陸商一樣興奮起來,圍著許珍轉了兩圈後,他一拍手,“我覺得可行!”
小陶那藥方說是家裏傳下來的,可他爹根本就是從陸商這裏學走的,要論生肌膏的調配,可不就是眼前的老人家最拿手嗎?
雲秋立刻就將這個好消息解釋給許珍聽,許珍聽完後杵在原地呆楞了好半天,最後回神的時候竟然是喜極而泣、看著陸商就要跪。
她這仰頭一看,陸商也註意到她被疤痕覆蓋的左眼,一邊扶她一邊說,“姑娘你別忙,你來這邊坐,我給你切個脈,或許你的眼睛也能治。”
若算上陸老爺子願意收許小寶,那對於許珍來說,這就是三喜臨門,雲秋也替她高興,覺著這位娘子苦那麽久,這回終於要苦盡甘來。
買下來桃花關雲秋是假借了陸商的名義,所以京城百姓都多多少少聽說了上面兩個村子的事兒。
加上許珍這幾年也在京城各處找短工,不少城裏百姓都見過這個可憐的女人,聽聞善濟堂的陸大夫竟然能治好她的臉和眼睛,不少人都瞧熱鬧一樣來善濟堂看。
雲秋趴在雲琜錢莊二樓,看著藥鋪門口圍著那麽多百姓,與陸商、沈敬不謀而合,幹脆就拿許珍做例、也是個很好的宣傳店鋪的機會。
只是這樣又過了一月,許珍臉上的疤痕倒是淡化不少、眼睛也漸漸能看見一點微弱的光,可沈敬細算下來賬,卻發現——
圍觀的百姓多,可真正找過來看病的人卻少。
除了幾個抱著試一試心態買下生肌膏回去祛疤的人之外,竟是沒有一個多餘的進項。
簡言之:照這樣下去,藥鋪肯定會賠。
而且往桃花關上報名的學生也就三五人,還有兩個在這個月準備離開的,因為地方太大、學生太少,他們住著覺著冷清,也就生了退意。
陸商勸了兩回沒留住人,心裏有些憋悶。
雲秋倒是早有準備——世上哪有那麽多一帆風順的事情,所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能順心一兩樣已經很不容易了。
桃花關上的學堂無人來,但那一整片的藥園、學堂都可以利用起來,雲秋讓沈敬寫帖子去招短工,要求會切藥、熬藥、制藥。
正巧李從舟的信上提到過,說西北天氣熱,新兵們每日披著鎧甲操練,中暑昏迷者眾,而不少人還被沙地裏藏著的毒蟻蜇傷。
雖然小和尚只是跟敘說一個事實,就好像是告訴他端午節時候西北吃的粽子是紅棗餡兒的一樣。
但雲秋就想到了一條宣傳鋪面同時還能掙大錢的妙宗——
既然學堂人少,就按著人少的教,空出來的地方就拿來給找來的短工做制藥、煉藥的地方。
這是承和十六年的六月裏,陸老爺子才改進了他們家傳的古方,研制出了專門避暑驅瘟的避瘟丹和行軍散。
正好請人到桃花關批量制作,然後就是請張昭兒和張勇兄妹兩個扮上,做一出《眼藥酸》的雜戲,再由小邱在前面敲鑼打鼓吆喝。
從雪瑞街善濟堂一路吆喝串過聚寶街,到各處水路碼頭免費贈給搬運的船工、挑夫、城隅司的巡警,甚至還有夜巡的銀甲衛。
而且贈送的時候,小邱、陳誠、陳勤,甚至是薛洋身上都穿上了一件後背上印有“善濟堂”三字的布馬褂,分發的藥包、膽瓶上也貼了善濟堂封。
贈送的行軍散只有一錢,避瘟丹只有十粒,整好控制在一個初具成效的範疇內,雖說一兩趟的成本上算下來他們是虧了錢。
但幾日後,就有好幾個碼頭上搬貨的工人拿著那善濟堂封往城裏找來,他們四五個人一群,聚在善濟堂門口遠遠對照了一下字樣。
然後他們推推搡搡地派了個人上前,在店鋪裏環顧一圈,挑了個他們認為最老實的人詢問,“勞駕請問,你們這個……這個避瘟丹怎麽賣呢?”
幫工們找的是站在櫃後算賬的陳家二郎,陳勤回家問過,出乎他意料的是——爹娘都很支持,大郎也專門找他談了此事。
村長告訴他,凡事都有第一回,當年他被選做村長的時候,不也照樣是第一次,更慘的是——還沒人教他要怎麽當好這個村長。
李大娘也說,能夠得到先生認可,他應當高興才是,而且是兩位先生都認可,那說明他確實有過人之處。
“便是犯了錯也不怕,”最後陳村長笑著拍拍他肩膀,“爹娘有積蓄,而且年紀也不大,錢丟了再掙就是,只要行得端、站得直,不用怕事。”
本來他們對話是背著陳石頭,怕影響他考試,但偏偏那日小石頭回家來拿東西,站在門口聽了一會兒也進來勸他:
“二哥你不用擔心,你能當上賬房這是長臉的事兒,我們又不是偷來搶來的,堂堂正正的、影響我什麽?”
大郎也專門給他找過去,說知道他從小就想得深遠、心思細膩,這也是那兩位先生看重他的地方,但有時候想得太多難免瞻前顧後。
陳誠甚至笑著與他坦言,“二郎,說得功利些,大哥也希望你能去藥鋪做賬房,將來若是有一天,朱先生一定要在你我之間二選一呢?”
聽了這麽多人的勸,陳勤最後終於下定決心來做了藥鋪的賬房,他依舊謹慎,但卻拿到了更多的月錢,沈敬也教了他更多。
“您問避瘟丹呢?”陳勤看著他手上的封貼,笑了笑,“原價是三百文,但我們東家說了,拿著封貼來的,折半價。”
想了想,陳勤又補充道:
“我們免費分發的膽瓶裏是十粒裝的,平日有個頭暈眼花的吃上一粒就成,重癥的也出不去五粒,這正式販售的一瓶裏有五十丸,算下來一粒只要三文錢。”
按著市價算,一鬥米是三十文,那三文錢正好是一升米。
這價錢乍一看有點貴,但中暑之後配湯方、延請大夫,但出診的診金就要一兩銀子,那換成避瘟丹,就算是照原價,也夠買三瓶的。
他們便是吃著好,一粒下去頭不疼、腦不熱,這才想著找過來問問,若是便宜,就大家夥湊錢買它一瓶。
沒想到拿著封貼來還能折半價,幾個工人高興起來,當即就每人買了一瓶。
他們才走,就又有幾個城隅巡警並驍騎營的士兵進來,都說要買避瘟丹、行軍散,陳勤自然笑著接待,一一給他們記賬。
不幾日,善濟堂的避瘟丹和行軍散揚名,在雲秋找到第二個坐堂醫之前,皇帝身邊的三陽公公喬裝改扮、專程來了趟雪瑞街。
他一來,就給善濟堂帶來了一筆大訂單:朝廷願按原價訂購一批十萬份的避瘟丹和行軍散,專門供給西北大營的士兵們使用。
三陽還躬身遞上了腰牌、令牌兩塊,“陛下吩咐了,說若貴處人手不足,禦藥房和制藥局任憑差遣。”
這本來是好事,但雲秋在延攬第二位坐堂醫的過程中,也聽著了一些拈酸的話,說他們善濟堂風頭太盛、是不是要讓京城的醫館都沒飯吃。
這回出來雲秋還帶上了小邱,他一聽這話就想上前理論。
但雲秋卻笑了笑,拉著他要他稍安勿躁,“小邱哥,別急呀。”
“他們都這樣說了,東家不生氣?”
雲秋拿著根筷子在掌心轉著玩,轉了一圈停下來後,用筷尾敲了小邱一下後笑盈盈的,“小陶走的時候,不早就告訴我們解法了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幾個月後, 善濟堂藥鋪順利開張。
禦賜的那方杏林妙手匾,被懸掛在了店面的正堂上,而外面的“善濟堂”三字是陸商親筆, 還蓋了一方陸家“杏林”樣的閑章。
老爺子的字不錯,三個行楷字剛勁有力、筆走龍蛇。
正堂禦賜的杏林妙手匾額下, 是從南漕村搬來的老藥櫃,藥櫃兩旁立著兩扇雕有藥王菩薩星宿光和藥上菩薩電光明的屏風。
——這是小鐘從鬼市上淘來的,賣家不識貨,竟只要了他二兩銀子。
星宿光和電光明是一對兄弟, 有時會取代文殊、普賢二位菩薩作為佛陀近侍立在世尊身邊, 是給眾生施良藥、治身心病苦的菩薩。
屏風後是雲秋特命加蓋出來的一個裏間, 由藥櫃後的板壁和兩側的屏風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小房間:
房間被從屋頂垂落到地上的布簾分隔成四個相對獨立的格子, 每個格子裏都安置有一張一人位的藤編榻, 榻邊再立個四方小櫃。
裏間的窗戶采用了三扇和合窗, 內以欞條做步步錦, 不僅透光性好,還能與各處門扇上的紋路協調統一。
和合窗外的小院, 因加蓋裏間的緣故收窄,但雲秋還是在東側加蓋了一溜三間的直房, 每間裏都齊西側墻砌了炕,炕邊放上一張窄桌。
沈先生在興慶府多年,有些自己的積蓄, 藥鋪順利開業後, 他就在雪瑞街上的榮德後巷裏買了一間居住用的小平房。
而陸商準備過段時日就搬到已基本修繕完畢的桃花關上,這三間直房雲秋就留給將來的坐堂醫、學徒和夥計。
只是這樣一改建, 藥鋪後的小院就變得有些狹窄,小空地上僅可碾藥、曬藥, 煎藥都要挪到店外惠民河邊。
雲秋左右觀瞧後,還是覺著將來要給後巷的幾間小院都盤下來,畢竟將來人要是多起來,濟善堂這三間直房肯定不夠住。
而且在藥鋪和桃花關改建修繕的日子裏,眾人請教林瑕後,又請榮伯、小邱打探了京城內生熟藥鋪、醫館內的建構,算是定出一套完整的善濟堂人事——
桃花關上的學堂照舊按著陸商的構想,分設為醫學、藥學和政務三部。
醫學裏由陸商教授醫科,針科由那王針醫負責,按摩則是請了一位杜醫師。
這位醫師家住京城,他的叔父正好是寧王府的府醫。跟小陶、陸商待著那段時間裏,他這叔父對此二人是讚不絕口。
杜醫師在醫道上的造詣並不夠獨當一面,但在針灸按摩上卻獨有一番見解。他沒有自己的鋪面,只能寄掛在幾家藥局上,有人需按摩時,再由藥局派夥計來請,月底他再和藥局分賬。
陸商要在桃花關上開設醫道學堂的消息傳出,杜醫師的叔父就一直鼓勵他來試試。
杜醫師當然聽過陸商之名,經皇榜一事,這位陸先生在他眼裏就像醫聖一樣。
杜醫師叫杜若齊,懷著忐忑心情排隊到陸商面前見工,沒想到他自報家門後,陸老爺子竟說聽說過他。
最後不僅定下來由他教授按摩一科,還包吃包住給他開薪水,除了計算課次的月俸,在不影響課程的前提下,照舊能繼續他按摩的生意。
而藥學的博士是陸商寫信從關中請來的,這位姓仲,是關中大家族出生,陸商少年跟隨父親游醫大江南北時就有交往。
仲先生家裏有山有林有茶園,但獨他喜歡栽植各式藥草、培育各種奇花,一聽說京城桃花關上有三頃藥園,他二話沒說就來了。
學堂之外,藥鋪內設三等職位,稱:先生、師傅和夥計。
先生是一等職員,他們能寫會算、懂業務、擅經營;師傅懂醫理、能看病,會切藥、熬藥、制藥。
至於夥計,則是在鋪上幫忙跑腿、送藥、搬貨的,有短工也有長工。
在這其中,先生又分為經理、協理和賬房。
經理是長期做掌櫃、熟悉經營業務又懂得管理店鋪的行家,放在善濟堂這兒,自然是由沈敬出任,並兼管桃花關學堂事務。
協理是經理的副手,本來陸商說他可以兼任,但沈敬堅決不同意,說這樣的話權責上劃分不明,所以一定要張貼榜文從外面聘用一位。
藥房藥局的協理與普通的掌櫃、大夫不同,需是熟悉藥材產地、生產季節,並且能明辨各類生熟藥質量真偽及優劣的人。
這樣的人本就稀少,京城裏幾個出名的協理也都是人本家從小培養起來的,就算要挖,也得重金高薪去聘請。
錢,雲秋出得起,但沈敬實在不想東家再耗費更多成本,並指出這種高薪聘請來的人並不安分:
“今日他能被東家以高薪請來,明日不照樣可能被別人用高薪挖走。到時他反而拿喬,要東家分出更多紅利,這豈不是給自己身邊埋雷麽?”
“那依先生的意思呢?”雲秋問。
“我們現在店鋪門口張貼榜文,要是三五日還找不到人,就到官牙去掛牌,講清楚我們需要的就是藥局的協理。”
沈敬這般做,是有兩重考慮:
第一,榜文是貼在善濟堂門口,除了來往路人就是真想求醫問藥、要販售生熟藥的客人,他們當中必定有、或者說認識這方面的能人。
第二,三五日後再去官牙,也顯出他們並沒那麽著急,即便是有人故意待價而沽,那他也能替東家還下價來。
雲秋想了想,也就隨沈敬。
只是他們都沒想到,榜文才貼出去第二日,就有一人急匆匆上門。而且不止他一人上門,他連引人、保人都一並帶著來到了善濟堂。
這人姓薛,叫薛洋,年三十七歲。
他是來往在京城和真定府、京兆府的一個藥商,非常熟悉關中和京畿周邊出產的藥材,產地、買賣價、成色和各中門道都能如數家珍。
沈敬聽完引人的介紹後,微微皺了皺眉,與雲秋、陸商對視一眼後,擡頭問薛洋道:“恕在下冒昧,既然薛老板自己就是藥商,為何會……?”
薛洋張了張口,臉慢慢漲紅一句話也說不出,反是旁邊的引人替他開口解釋道:“薛老板破產了。”
“破產了?!”沈敬驚訝。
雲秋也快速眨了眨眼睛,剛才他聽這人敘說——層次分明、條理清晰,而且那自信的模樣看著並不像是那種道聽途說的江湖騙子。
怎麽……就破產了?
雲秋瞇了瞇眼,將薛洋上下一個打量。在他的認知裏,一個頭腦聰明且倍具眼光的老板是不會無緣無故破產的。
京兆府雖然在西邊,但與西北的戰場並不接壤,從京兆府到真定府再到京城,中間都是通途和官道、盜匪很少,也沒聽說有蝗災、天火。
所以如果不是天災,那這位薛老板的破產就是人禍。
這年頭做生意的都在掙錢,能將家業在瞬間敗光的,就只有賭這一途。
“您不會是……有賭癮吧?”雲秋問。
“不不不,不是我,我沒有。”薛洋雖紅著臉,可否認得很快很堅決。
但他說的是“不是我”,明顯就是裏頭有事。
雲秋和沈敬、陸商二人交換了眼神後,就沖點心招了招手、叫他俯身附耳吩咐了幾句。
——打聽人的事,當然還是交給雲琜錢莊的小邱哥最為穩妥。
這邊薛洋也知不能隱瞞,便給前因後果詳細解釋了一通。
原來他是家中小兒子,頭裏還有個長他三歲的哥哥,哥哥名叫薛海,是他家爹娘的心頭肉。
俗話都說:皇帝愛長子,百姓寵小兒。
但薛洋家的情況卻不大相同,他爹娘原本只想要一個兒子,意外有了薛洋後,便是從小都不待見他、總覺得他是累贅。
小時候,家裏就只有薛海護著他。
在薛洋的記憶裏,五歲之前他都沒在家待過幾天,都是被父母這家那家的送,後來實在是大了抹不開面子,爹娘才讓他回家。
可回家以後都是各種臟活累活丟給他幹,哥哥吃肉的時候他也就只能喝湯,後來哪怕是家裏有私塾,他也得哥哥求情才能跟著去讀書。
薛洋一直覺著父母不公,但爹娘有生養之恩,他也無可奈何,後來是跟著縣城藥鋪的大師傅學徒,才慢慢離開家走出來。
等他做成了藥商,娶妻生子、來回往返在三地出名後,爹娘才好像想起來有他這麽一個兒子,帶著雞鴨來京兆府看他。
薛老娘看見薛洋那三進的小院就兩眼放光,一個勁兒地誇他出息,然後看見薛洋的妻子韋氏有孕,便提出來要過來幫忙。
若從理智上講,這樣見錢眼開的人是不該放到家裏的;但從情感上說,這是爹娘第一回認可他、想要親近他,所以薛洋就答應了。
薛老娘如願搬過來後,剛開始還裝模作樣地做了兩頓飯,後來發現韋氏竟然有兩個使喚的丫頭後,也就去給薛洋鬧。
說既然有錢請侍女,那為什麽還要她做飯?
薛洋不敢跟老娘頂嘴,反是韋氏不冷不熱地反諷說了句:“這不是您自己上趕著要來的麽?”
一聽這個,薛老娘一下就躺倒在地上撒潑,尖聲嚷嚷著說薛洋不孝、韋氏不孝,說他們夫妻兩個欺負她一個老太婆。
薛洋夫妻實在不堪其擾,只能另外請了個廚子。
自然了,能苛待親生子十餘年的婦人,你怎麽能指望她改好?
鬧過一回得逞後,薛老娘之後的行為就是越來越過分,府上好吃好用的東西都要緊著她,不順她心意她就到處說薛洋壞話。
韋氏生下頭胎是女兒後,薛老娘更是看不上她,背地裏跟街坊四鄰說兒媳的閑話,明明是親孫女,卻是看都不看一眼。
薛洋夫妻被她折騰得是三天一小吵、五天一大鬧,偏老太太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,明明小夫妻倆是因著她起沖突,她卻還在旁邊煽火,給薛洋說這個媳婦不成,就換一個。
韋氏被氣得抱著女兒回了娘家,薛洋也覺得這日子沒法兒過了,幹脆與老娘攤牌,說他家裏廟小、供不起老娘這尊大佛。
這位薛老娘也當真是位“人物”,發現兒子這回當真是下定了決心後,竟然張口就要五百兩銀子,說是她養育薛洋的“辛苦費”。
薛洋想著破財免災,咬咬牙還是給了,並請來鄉長裏正作見證,只盼著這五百兩銀子花出去,能夠買個自身清凈。
而且薛洋還防了老母親一手,專門在給出銀子後就連夜賣房子、搬家,給自己的生意中心都遷到了真定府上,也給韋氏接了回來。
如此過了幾年安生日子後,薛海——薛洋的大哥又找上門來,薛海倒比薛老娘客氣懂禮,進門後給韋氏、給小侄女都帶了禮物。
只是話沒說幾句,就提出來是想找薛洋借錢。
他倒承諾會打下欠條,但薛洋實在被爹娘坑怕了,便多問了哥哥一句是為什麽借錢。
薛海也痛快,直言是為了成婚下聘禮。
薛洋想到小時候,爹爹給他故意丟在深山裏,都是哥哥冒雪給他找回來的,也就一時心軟借了兄長三百兩,還送上了許多布匹綢緞。
結果薛海拿到錢,轉頭就奔向賭場。
三百兩銀子在賭場上哪夠看,不消半日薛海給就這些錢和東西輸個精光,然後又厚著臉皮來找薛洋,聲淚俱下地說他是被人騙了。
薛洋無法,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給他借錢。
最後實在是怕了,薛洋幹脆托人給哥哥找了個正經的差事,然後就推說要走貨,帶著妻子女兒遠走京城,希望薛海能夠回頭是岸。
可惜,等薛洋再回到真定府時,薛海已經盜走了他的房地契,房子都給他整個賣空了,甚至還以他的名義借了兩筆高息貸。
“……事情的經過大概就是這樣,”引人陪著嘆了口氣,“便是再好的生意、再大的家業,這樣折騰也要被敗光的。”
沈敬只聽著都憋出一股真火,“那您母親和兄長呢?”
——薛洋是個有能力的人,但他的家事太鬧心,要是還有這種兄長、爹娘跟著,那善濟堂是不能聘他。
“兄長染上賭癮,借貸的款項太多,自然是沒什麽好下場……”薛洋嘆了一口氣,“父親五年前就因病去了,娘她也……隨兄長去了。”
他這兒說著,那邊點心就去而覆返,身邊還帶著跑了滿頭汗的小邱。
瞧著小邱那滿臉興奮的表情,雲秋就知道他這是打聽著真料了,便給薛洋點點頭,借口要和陸商、沈敬商量,帶著小邱繞到裏間,留下點心陪著薛洋他們三人說話。
小邱打聽來的消息和薛洋自己說的大同小異,不過小邱還額外探知到——薛家那對母子最後的下場。
薛海被追債的人砍殺,最後送還到薛老娘處時,人都快拼不起來了,手腳沒一處都連接在軀幹上,腦袋也被切成兩段。
送屍回來的人都不想要賞錢了,直是忍著惡心反胃轉頭就跑。
薛老娘見到自己最寵溺的兒子變成這樣,當場就被嚇得昏厥過去,街坊四鄰都知道她性子,看見了也只當自己沒看見、生怕被訛詐。
如此,薛老娘就這樣躺在地上昏了一宿。
她這情緒上大悲大痛,時間上又是早春時節、天寒露重,所以再醒來時就染上了風寒。
若她老實將養著,那這病也不至於致命,偏她要拖著病體往縣衙告狀:
一告小兒子薛洋不盡孝道、不守兄弟孝悌;二告賭坊老板哄騙她的兒子、害得他簽下高貸;三告縣衙官差不作為、送了人來也不講明白前因後果等等。
縣太爺雖是外來戶,卻也從師爺那兒聽過這位薛老太的行徑。他從前讀書,只道鄭伯克段於鄢是古時故事,尋常人如何會不疼愛自己親生子。
可見到薛老娘如此,縣太爺也十分厭惡,念在她年事已高、小懲大誡便罷,只訓斥了一頓,講明白道理,給派人趕出去了。
這老太太見報官不管用,竟然還異想天開到賭坊門口哭鬧。
那賭坊老板才不慣著她,當即叫來人放狗、潑金水。老太太被嚇破了膽,一路從縣城逃回家,還崴了腳從村上一條陡坡上滾下來。
被村民捏著鼻子、忍著惡心擡回家後,渾身裹著金水沒兩天,就躺在家裏咽了氣。
不過也奇怪,老太太平日身強體壯,即便是大悲大痛,見著兒子殘軀也還能撐著站起來去縣衙告狀鬧一通,回來挨了金水滾一通,也不過是臭了點。
但縣衙上殮屍的人卻說,老太太明顯是被嚇死的,而且薛海碎成無數段的屍體明顯不見了蹤影,而老太太的床邊、明顯還有血腳印。
——看起來,就好像是那碎成段的屍體自己覆活走動一樣。
不過殮屍的人多一事不如省一事,也就只是當閑話聊聊,又有誰會相信死人還能站起來?
雖說死者為大,但小邱還是忍不住嘖嘖兩聲,“攤上這樣的爹娘兄弟,偏還不是你能選的,這位薛老板還真是夠倒黴的。”
陸商感同身受,很同情薛洋的遭遇,願意聘用他。
沒有好賭成性的家人,也不用顧慮不要臉的爹娘兄弟,雲秋點點頭,也認可——畢竟薛洋有本事,適合協理這位置。
但沈敬沈吟片刻後,還是搖搖頭。
陸商急了:“沈先生,這薛老板不錯了,錯過了他,往後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招到人呢!”
沈敬拍拍老先生示意他稍安勿躁,他半瞇著眼睛想了片刻後,“我還有最後一個問題想問問薛老板。”
薛洋的條件好,但他著急帶著引保來藥鋪這舉動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,沈敬要防備他不是別有用心之人派來下套的。
“事出有反必有妖,您和韓家的紛爭才歇、錢莊解行上還和正元錢莊有齟齬,人心難測,我們都必須謹慎。”沈敬解釋。
陸商張了張口,半晌才憋出一句:“……您不愧是沈家人。”
沈敬笑笑不以為意,轉身出去直接問薛洋,問他為何這般著急,還帶著引保來見工,仿佛生怕錯過這個機會一般。
“以先生的才能,大可以到官牙掛牌,或者也可訪京中各大藥局問工,是——有什麽難言之隱麽?”
沈敬說著,還笑起來、親手遞與薛洋:
“不瞞您說,您若來善濟堂做協理,就算我的副手。我從前在興慶府只是大掌櫃、上頭還有東家,不像您自己就是老板。”
薛洋搖頭:“您擡舉了,您做大掌櫃是精通經營之道,要對人對事還要論賬,我當老板就只是買賣個藥材,實算不上能耐。”
沈敬端起茶輕啜一口,“我的意思是,您屈才了。”
薛洋看著他,偏偏頭終於明白了沈敬話裏的話,他豎起手掌、連連擺手解釋道:“您……唉,我著急是因為……”
他紅了臉,“因為我妻子有孕,我想找個地方安定下來,我看外面貼的榜文是包吃包住,還有不錯的薪水,就……就不想錯過這個機會。”
薛洋低著頭,一開始沒說這事,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像個不負責任的壞男人,一時貪歡令妻子有孕還帶著她到處奔波。
他低頭囁嚅,十分不好意思。
說他不是有意隱瞞,只是不想給未來東家更多的壞印象,“畢竟……我家裏那些事就夠煩的了。”
聽到這,沈敬心中再沒疑問,他請出雲秋、陸商,笑著告訴薛洋,今日就可合契定約,“歡迎,薛協理,往後請多指教。”
薛洋一時激動得險些落下淚來。
定下協理,藥鋪上先生裏最後一位就該是賬房。
這位的人選雲秋早給看好了,而且還專門問過朱信禮、朱先生的意見,得到他首肯後,這才將人介紹給沈敬。
——不是別人,正是在雲琜錢莊上一直跟著朱先生學賬的陳家二郎。
二郎叫陳勤,比雲秋大一歲,今年正好十七。
他的精算比大郎好,而且人也更謹慎機敏,朱信禮覺著他已經可以出師,當賬房是綽綽有餘。
“而且你做經理先生的,難道不能點撥些?”朱先生揶揄沈敬。
沈敬其實也中意二郎,但一則人家已有名師,二則雲琜錢莊上的生意他不清楚、上來就開口找東家要人,顯得他好像能力不足。
至於陳勤自己,小夥子乍然一聽自己能到藥鋪上當賬房嚇了一跳,紅著臉一個勁兒地搖頭,說話都結巴:“東、東家,我給您算賬,您怕不是得賠死……”
朱信禮嫌棄地從後拍他腦門,“當師傅的覺得你可以你就可以,廢什麽話呢!”
陳勤縮縮脖子,心咚咚跳個不停。
沈敬耐心比朱先生好,聞言哈哈大笑,攬過陳勤肩膀,露出誘拐小孩一樣壞的笑容,“沒事兒,來幫我吧,賬上的事兒我會幫你看的。”
陳勤臉更紅,支支吾吾拿不定主意。
雲秋在旁看著覺得有趣,但也不忍這個他從陳家村帶出來的小夥子被那兩位“欺負”——畢竟當年他起家時,可少不了人陳家村長一家的幫助。
“二郎,你來。”雲秋喊他。
陳勤唔了一聲,向兩位先生各鞠一躬,就兔子般脫逃到雲秋這邊,“東家您叫我?”
雲秋看看站在遠處說笑的沈敬和朱信禮,低頭細想片刻後,這樣問陳勤:“二郎是不想單獨去藥鋪上麽?”
陳勤搖搖頭。
“我還以為二郎是因為不想跟哥嫂分開呢?”雲秋戲謔道。
陳勤這才明白過來雲秋是與他說這個,站在原地忸怩了一下,才小聲道:“……不是因為這個。”
哥哥已經成家,哪有舍不得分開一說。
若拋開一切不談,其實陳勤挺想跟哥哥分開的,他只要繼續留在雲琜錢莊上,他們兄弟就會不斷被人拿來對比。
而且,嫂子跟哥哥也要過自己的日子,他總湊在旁邊也不算個事,偶爾見一兩面還好,日日同吃同住久了要討人嫌的。
但……
陳勤偷偷看了眼雲秋,他是莊稼漢出身,不比東家見過世面,也沒有沈先生、朱先生淵博的學識。
比頭腦靈活、嘴皮子利索他不如小邱,比慧眼獨具、眼光獨到他不如小鐘,比力氣武功又不是張勇和幾個護衛大哥的對手。
陳勤也沒覺得自己特別會術數,只是娘從小教導他笨鳥先飛,讓他們兄弟學著手腳勤快、人要老實,不確定的事就多檢查幾遍。
朱先生說他謹慎,其實嚴格來說是謹小慎微。
張昭兒弄混了東家的東西,他們兄妹能有底氣請雲秋責罰、甚至能想到賺錢賠還的辦法,但他和哥哥就沒有那樣的勇氣。
陳勤怕犯錯,更怕自己犯錯牽連家人,所以沒法兒不小心。
李大娘總是跟他、跟他們兄弟三人說,說有多大飯量就吃多少飯。他覺得自己現在當學徒挺好,每個月有月錢、年底還有紅封。
雖說在錢莊上這三年從沒有出什麽差錯,但不代表以後不會有錯。
這個決定太突然,他總想著再等等,在跟著先生學兩年。
男子漢大丈夫,說自己心裏害怕總是丟臉的。
但是雲秋這個東家好像和其他東家不一樣,陳勤也就大著膽子說出了自己心裏的害怕,他吸了吸鼻子,小聲道:
“石頭今年秋闈應試,要是考上了他就要上婆婆家提親,往後還有很多用錢的地方,我……我這做哥哥的,這時候可不能出岔子。”
薛老板被自家兄長坑破產的事兒,他早上才聽小邱說過。
即便他家和薛家不一樣,陳勤也不想成為家中親人可能存在的隱患。
而且……
陳勤在雲琜錢莊這幾年,也知道做生意並不容易:錢莊上大大小小經歷了多少事,從開業、經營到後來的錢業行會。
陳勤自忖沒有那樣獨當一面的本事,也不知自己遇事能不能妥善處置。
“嗯……”雲秋聽著,倒是覺得他的擔憂不無道理,“那這樣,二郎,我許你三天假,你回家一趟,給這事兒說給村長和大娘聽聽,也問問他們意思。還有大郎,他是當大哥的,你也可以和他商量商量。”
“誒?”
“而且朱先生是帶你的師傅嘛,”雲秋換了個角度講,“他都覺得你可以出師了,你賴著不走,他不是也會有想法?去和家人商量商量唄。”
陳勤唔了一聲,沒想到還有這一層。
於是他謝過了雲秋,轉身給朱先生說明自己想回家和家裏人商量商量,朱信禮雖然有點嫌棄他的優柔寡斷,但也還是點頭首肯了。
就這樣,藥鋪上的三位先生定下來,接下來的事就是去找合適的坐堂醫,不能偌大一個藥局就只有陸商一個大夫。
不過在找大夫之前,雲秋先要帶林瑕去拜訪許珍。
其實林瑕自己已經去過兩回,但許珍經過包大那個人後,對外男的戒備心都很重,即便林瑕坐在輪椅上、是個翩翩公子的模樣,她也不願相見。
靜真師太為此對他說了好幾回抱歉,林瑕也實在無奈,才能又來勞動雲秋,眾人走到慈雲觀,卻正好和帶著小寶出門的許珍撞個正著。
許珍瞧見林瑕,擰眉想退,可看見林瑕旁邊的雲秋,又生生頓住了腳步,她看看兩人熟稔的模樣,終於不好意思的挽了挽發:
“……原來您二位相熟。”
“許娘子,這位是戶部都事林大人,他先前在江南還帶著學生請命呢,”雲秋簡單地介紹了一番後,玩笑道,“不是壞蛋。”
許珍也知道自己這是反應過度了,又給林瑕抱歉兩句。
“許娘子這是出門有急事?”林瑕學著雲秋的稱呼,“我有幾件急事想請教,不知今日……方便嗎?”
許珍看看他又看看雲秋,摟住小寶輕聲道:“我……是想上雲公子的善濟堂去,林大人要是方便的話,我們……路上講?”
“去善濟堂?”雲秋圍著許珍看了看,“許娘子病啦?”
“不是,”許珍搖頭,她摸摸小寶的腦袋,難得笑了一下,“我聽說善濟堂招收弟子,想帶小寶去試試。”
雲秋眼睛一下亮了:他怎麽沒想到呢!
說著,幾人就返回了善濟堂內,陸商聽聞有人來拜師,心裏自然是很高興,他和小寶玩了一會兒熟悉起來,就單獨帶著小孩過去相看。
而這邊林瑕也得著機會問了許珍很多關於青紅冊的問題,許珍認字兒,少年時也走過兩三個地方,她作為一個外來戶,看冷水峪上的問題比當地百姓更通透。
三兩句話下來,給了林瑕很多啟示。
林瑕聽完後再三謝過許珍,招呼也來不及給雲秋打一個,就匆匆忙忙地離開了善濟堂,要回去沈府重新完善改良他的籍冊改革。
而這邊陸商牽著許小寶出來,看模樣是非常滿意,“您家這孩子……嗯?您這臉……”
這個時候,陸商才註意到許珍的臉上有很大一塊燙傷。
許珍楞了楞,下意識低下頭。
可陸商卻很興奮地跑過來,圍著她看了兩圈給人都看得有些毛了——要不是陸商是個老爺子,許珍當真是要叫罵這是流氓了。
“小雲公子你來看,”陸商喊雲秋,“你在江南是用過生肌膏的,你看她這臉是不是一樣的,你覺著我能不能治好?”
生肌膏?
那時在南倉別院,小陶說是他家裏傳下來的藥方,能夠去腐生肌、重塑血肉,李從舟身上那麽可怕的燒傷、燙傷都給治好了……
“誒誒誒?!”雲秋也跟陸商一樣興奮起來,圍著許珍轉了兩圈後,他一拍手,“我覺得可行!”
小陶那藥方說是家裏傳下來的,可他爹根本就是從陸商這裏學走的,要論生肌膏的調配,可不就是眼前的老人家最拿手嗎?
雲秋立刻就將這個好消息解釋給許珍聽,許珍聽完後杵在原地呆楞了好半天,最後回神的時候竟然是喜極而泣、看著陸商就要跪。
她這仰頭一看,陸商也註意到她被疤痕覆蓋的左眼,一邊扶她一邊說,“姑娘你別忙,你來這邊坐,我給你切個脈,或許你的眼睛也能治。”
若算上陸老爺子願意收許小寶,那對於許珍來說,這就是三喜臨門,雲秋也替她高興,覺著這位娘子苦那麽久,這回終於要苦盡甘來。
買下來桃花關雲秋是假借了陸商的名義,所以京城百姓都多多少少聽說了上面兩個村子的事兒。
加上許珍這幾年也在京城各處找短工,不少城裏百姓都見過這個可憐的女人,聽聞善濟堂的陸大夫竟然能治好她的臉和眼睛,不少人都瞧熱鬧一樣來善濟堂看。
雲秋趴在雲琜錢莊二樓,看著藥鋪門口圍著那麽多百姓,與陸商、沈敬不謀而合,幹脆就拿許珍做例、也是個很好的宣傳店鋪的機會。
只是這樣又過了一月,許珍臉上的疤痕倒是淡化不少、眼睛也漸漸能看見一點微弱的光,可沈敬細算下來賬,卻發現——
圍觀的百姓多,可真正找過來看病的人卻少。
除了幾個抱著試一試心態買下生肌膏回去祛疤的人之外,竟是沒有一個多餘的進項。
簡言之:照這樣下去,藥鋪肯定會賠。
而且往桃花關上報名的學生也就三五人,還有兩個在這個月準備離開的,因為地方太大、學生太少,他們住著覺著冷清,也就生了退意。
陸商勸了兩回沒留住人,心裏有些憋悶。
雲秋倒是早有準備——世上哪有那麽多一帆風順的事情,所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能順心一兩樣已經很不容易了。
桃花關上的學堂無人來,但那一整片的藥園、學堂都可以利用起來,雲秋讓沈敬寫帖子去招短工,要求會切藥、熬藥、制藥。
正巧李從舟的信上提到過,說西北天氣熱,新兵們每日披著鎧甲操練,中暑昏迷者眾,而不少人還被沙地裏藏著的毒蟻蜇傷。
雖然小和尚只是跟敘說一個事實,就好像是告訴他端午節時候西北吃的粽子是紅棗餡兒的一樣。
但雲秋就想到了一條宣傳鋪面同時還能掙大錢的妙宗——
既然學堂人少,就按著人少的教,空出來的地方就拿來給找來的短工做制藥、煉藥的地方。
這是承和十六年的六月裏,陸老爺子才改進了他們家傳的古方,研制出了專門避暑驅瘟的避瘟丹和行軍散。
正好請人到桃花關批量制作,然後就是請張昭兒和張勇兄妹兩個扮上,做一出《眼藥酸》的雜戲,再由小邱在前面敲鑼打鼓吆喝。
從雪瑞街善濟堂一路吆喝串過聚寶街,到各處水路碼頭免費贈給搬運的船工、挑夫、城隅司的巡警,甚至還有夜巡的銀甲衛。
而且贈送的時候,小邱、陳誠、陳勤,甚至是薛洋身上都穿上了一件後背上印有“善濟堂”三字的布馬褂,分發的藥包、膽瓶上也貼了善濟堂封。
贈送的行軍散只有一錢,避瘟丹只有十粒,整好控制在一個初具成效的範疇內,雖說一兩趟的成本上算下來他們是虧了錢。
但幾日後,就有好幾個碼頭上搬貨的工人拿著那善濟堂封往城裏找來,他們四五個人一群,聚在善濟堂門口遠遠對照了一下字樣。
然後他們推推搡搡地派了個人上前,在店鋪裏環顧一圈,挑了個他們認為最老實的人詢問,“勞駕請問,你們這個……這個避瘟丹怎麽賣呢?”
幫工們找的是站在櫃後算賬的陳家二郎,陳勤回家問過,出乎他意料的是——爹娘都很支持,大郎也專門找他談了此事。
村長告訴他,凡事都有第一回,當年他被選做村長的時候,不也照樣是第一次,更慘的是——還沒人教他要怎麽當好這個村長。
李大娘也說,能夠得到先生認可,他應當高興才是,而且是兩位先生都認可,那說明他確實有過人之處。
“便是犯了錯也不怕,”最後陳村長笑著拍拍他肩膀,“爹娘有積蓄,而且年紀也不大,錢丟了再掙就是,只要行得端、站得直,不用怕事。”
本來他們對話是背著陳石頭,怕影響他考試,但偏偏那日小石頭回家來拿東西,站在門口聽了一會兒也進來勸他:
“二哥你不用擔心,你能當上賬房這是長臉的事兒,我們又不是偷來搶來的,堂堂正正的、影響我什麽?”
大郎也專門給他找過去,說知道他從小就想得深遠、心思細膩,這也是那兩位先生看重他的地方,但有時候想得太多難免瞻前顧後。
陳誠甚至笑著與他坦言,“二郎,說得功利些,大哥也希望你能去藥鋪做賬房,將來若是有一天,朱先生一定要在你我之間二選一呢?”
聽了這麽多人的勸,陳勤最後終於下定決心來做了藥鋪的賬房,他依舊謹慎,但卻拿到了更多的月錢,沈敬也教了他更多。
“您問避瘟丹呢?”陳勤看著他手上的封貼,笑了笑,“原價是三百文,但我們東家說了,拿著封貼來的,折半價。”
想了想,陳勤又補充道:
“我們免費分發的膽瓶裏是十粒裝的,平日有個頭暈眼花的吃上一粒就成,重癥的也出不去五粒,這正式販售的一瓶裏有五十丸,算下來一粒只要三文錢。”
按著市價算,一鬥米是三十文,那三文錢正好是一升米。
這價錢乍一看有點貴,但中暑之後配湯方、延請大夫,但出診的診金就要一兩銀子,那換成避瘟丹,就算是照原價,也夠買三瓶的。
他們便是吃著好,一粒下去頭不疼、腦不熱,這才想著找過來問問,若是便宜,就大家夥湊錢買它一瓶。
沒想到拿著封貼來還能折半價,幾個工人高興起來,當即就每人買了一瓶。
他們才走,就又有幾個城隅巡警並驍騎營的士兵進來,都說要買避瘟丹、行軍散,陳勤自然笑著接待,一一給他們記賬。
不幾日,善濟堂的避瘟丹和行軍散揚名,在雲秋找到第二個坐堂醫之前,皇帝身邊的三陽公公喬裝改扮、專程來了趟雪瑞街。
他一來,就給善濟堂帶來了一筆大訂單:朝廷願按原價訂購一批十萬份的避瘟丹和行軍散,專門供給西北大營的士兵們使用。
三陽還躬身遞上了腰牌、令牌兩塊,“陛下吩咐了,說若貴處人手不足,禦藥房和制藥局任憑差遣。”
這本來是好事,但雲秋在延攬第二位坐堂醫的過程中,也聽著了一些拈酸的話,說他們善濟堂風頭太盛、是不是要讓京城的醫館都沒飯吃。
這回出來雲秋還帶上了小邱,他一聽這話就想上前理論。
但雲秋卻笑了笑,拉著他要他稍安勿躁,“小邱哥,別急呀。”
“他們都這樣說了,東家不生氣?”
雲秋拿著根筷子在掌心轉著玩,轉了一圈停下來後,用筷尾敲了小邱一下後笑盈盈的,“小陶走的時候,不早就告訴我們解法了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